新闻动态
【中国青年网】西安交大学子连续六年前往云南,共赴彩云之约
2018-08-22   审核人:   (点击数:)

西安交大学子第六次赴云南施甸进行支教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慧琳 摄

7月15日下午1点40分,飞机缓缓落在保山机场,走出机舱,一股清新和煦的风夹杂着山野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如往年,第一时间迎接着西安交通大学赴云南施甸支教团队的成员们。自2013年西安交大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当地政府签署挂钩帮扶及合作战略框架协议起,这已经是交大学子第六次前往云南,完成支教工作,再赴彩云之约。

脱贫之路,道阻且长

"自从西安交大在施甸县定点扶贫以后,西安交大每年在施甸录取学生的分数会降20分,可就是这样,这五年,还是没有学生能考上西安交大,"为了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支教工作,大楼中学的老师向支教团的队员说起这里的情况,"施甸县最好的高中——施甸一中的录取分数是4 51分,而隔壁县腾冲一中的中考录取分数,整整高出了100分,施甸的孩子都不愿意留在这里读书,优质生源流失得太多了。" 而在另一所学校,仁和中学分队队长王昀拿着问卷在贫困生人数那一栏写下了:397/1194,也就是说,在这个中学,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是贫困生,这还只是建档立卡户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成绩稍微差一些的,可能读完初中或者甚至没有读完就已经辍学回家打工、务农。有些女孩子初中结束就回家嫁人的,这也不算什么稀罕事。"校长点了一根烟,若有所思,随后向支教队员说起,"这些学生家里大部分都是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很多家庭宁愿让学生辍学回家务农或者打工,而这样下一代的知识水平又不高,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家里始终处于贫困状态。"校长说完,把烟掐灭。

通过调研,支教队员了解了当地学校令人堪忧的升学率,学生早早辍学去打工,嫁人,生子,边境线上真实存在的毒品问题,甚至是人口拐卖,好像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但是艰难的现实让人无法忽视。有些地区招不到老师,留不住人才,一年又一年的死循环,带队的老师向支教队员感叹道:"这就是民生。"这些事实提醒着所有人,这里的教育水平还很落后,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也让支教队员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7月的施甸,正逢荷花盛开,支教团队收获了一个喜讯。中考放榜之时,去年的支教队员提起一个叫高锦涛的孩子。去年来支教的时候,支教队员马若妍发现这个孩子学习很刻苦,课间都不出去玩,还趴在桌子上学习,因此关注了他。在和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他的家庭条件很苦,父母的工作便是运转搬砖,他作为家里一个重要劳动力,必须帮父母搬砖,所以学习时间很有限。即使这样他还是抓紧一分一秒学习,最后一天支教队员们去他家进行了家访,跟父母聊一聊,希望父母更加支持他的学业。

今年正逢孩子中考,支教团联系上了那个孩子,得知他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施甸县第59名,并被"天南学府"保山第一中学录取。"学姐和我在一间教室聊了一晚,我知道了她的经历,她也很不容易,是学姐帮助我燃起了对学习的热情,让我想好好读书,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和高锦涛交流的时候,他和支教队员说起了去年的故事,"自从学姐去我们家家访之后,我的父母就十分支持我读书了,他们也特别羡慕大学生,希望我能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人。" 高锦涛和支教队员聊了很多,向支教队员讨教高中学习的方法。高锦涛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印在支教队员的心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近年来,短期支教一直被外界质疑,高锦涛给了所有人一个肯定的答案,也给了支教队员满满的信心。二十天时间虽短,只要大家拼尽全力,哪怕再微小,也会为这里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一次上课,我看见孩子们的眼中有光,那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亦是美好年华的倒影。他们好像很害羞,总是在下面和同学小声讨论什么,我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吗?回答我的却又是一片寂静。"施甸支教团的队长周慧琳在日记里写到,"下课后,我向他们索要了一份礼物:让他们匿名写下想对我说的话。有人问我可以多给我们讲几节课吗;有孩子鼓励我上课不要害羞,你真的很棒;有孩子说希望我能教教音乐;还有孩子现在不知道说什么,说等有想说的话再告诉我……"他们在纸条上写下了小秘密,诉说着青春期的烦恼,也诉说着他们心里萌芽的美好的梦。这样的他们,让周慧琳想起了自己十四五的年岁,有梦想,有欢乐,有烦恼。有个孩子问她,"你觉得,我们还会相遇吗?"她不知道怎么回答。离别的时候,周慧琳再想起这个问题,觉得很无奈,可能这一去,便是一生,无论如何,她想告诉施甸的孩子们:"很幸运,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我喜欢看到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喜欢听到他们对梦想的憧憬。当我给他们讲最速曲线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只要站到最速曲线上,无论从哪一点出发,到达终点的时间是一样的,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黑板,像紧盯着曾无数次幻想过的梦,"回忆起给孩子们讲"最速曲线"的经过,队员张洁感慨颇深。"若心不贫瘠,那么前方的路就是璀璨光明。"

二十天的研学活动里支教队员们除了给孩子们讲解习题,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外,更多的是给他们以启迪,通过实践埋下梦想的种子,让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脱贫在于教育,在于孩子们的内心,只要心不贫瘠,就不会畏惧物质上和客观上的贫穷,梦想就会从心里开出花来,坚不可摧"。

孩子们写给支教队员的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洁 摄

光风霁月,披榛采兰

8月份正好是施甸县姚关镇野鸭湖的荷花节,满池荷花盛开,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灵感,支教团的成员为同学们策划了"千里荷花,品家乡美景;万亩林场,悟善洲精神"主题采风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去野鸭湖赏千里荷花,并前往大亮山的善洲林场,在杨老书记的墓前举办了献花追悼仪式。在后来的随笔中,有学生写到,"对于我们这些后代来说,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做到像善洲爷爷那样伟大,有那么大的成就,但我们应该把握现在,去学习,让自己学有所成。我们要学习善洲爷爷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采风活动行程虽短,只要每一个参加的孩子心里有一点点感悟,那便是有所收获。支教队员们将每一位学生上交的采风随笔进行批阅,教他们修改,最终将优秀的随笔录入"霁采"第一刊。支教团还策划了演讲比赛,对同学们进行演讲力培训,举办了3+2篮球比赛,希望孩子们能从不同的活动中有所收获,并将优秀的演讲稿、比赛战报、心得等录入"霁采"。同时,支教队员亦和同学们一起提笔写作,每人写了一篇文稿刊登在刊物上。临行前,大楼中学的 志愿者连夜赶工,终将第一刊排版,并装订成册。"或许我们留下不了什么,但至少我们留下了‘霁采’,这是支教团送所有同学的礼物。"

在研学活动的结业考试里,孩子们写的语文作文让队员们舍不得,亦看到了他们的成长,或许是简单的几句谈心的话,有孩子写了《难忘的教诲》,说他学到了很多,队员们看到了他男子汉一般的担当。他们的作文里提到最多的,是由队员黄舟带给他们的水火箭物理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当"火箭"跨越大半个操场飞出的时候,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是看见不久后,腾空而上的梦想!最后一天,仁和中学分队举行了汇报演出,从不标准的普通话到演讲、朗诵,从连不起的英语单词到英语朗诵,从歌曲到舞蹈,从手语到合唱,二十天的时间,孩子们给所有人带来了虽稚嫩却精彩的汇演。

山高水长,愿再相会

临别之际,适逢施甸县的火把节,当火把在校园里燃烧起来的时候,当拉歌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的时候,当大家围着篝火跳着跑着的时候,所有人的灵魂有了一处永远的故园。孩子们的欢笑、队员的欢乐在相机里保存着,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动着。火把旺盛,像是预示着即将丰收的一年,夜幕下耀眼的火焰,映着孩子们纯美的脸庞,"让我们想把最好的,捧到他们眼前。"

"施甸是绝美原乡,二十天的时光实在短暂,希望我们真正地为这里带来了一些什么。"支教队员在最后一篇日记里写到,"也许是大楼中学霁采文学社的第一期刊物,也许是仁和中学的一次汇报演出,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来年荷花盛开,火把高升,愿君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扶贫之路,就在脚下,脱贫之路,道阻且长。但庆幸我们在这条路上,播撒过梦想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静候花开。

仁和中学临别前赠送支教队员"彩云之约"字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洁 摄

西安交通大学仲英书院

Copyright ©2009-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 西交网管会

意见反馈:caokun.2015@xjtu.edu.cn